蜜桃成時(內地《蜜桃成熟時》,且問《黑處有什么》)
文/馬慶云
有好多評論說王一淳導演是少婦,聽著怪刺激的,據說這位一邊編劇一邊導演的年輕女電影人,還帶著一個不大的孩子,叫家庭主婦較為合適。隔壁女老王的這部《黑處有什么》就這么輕松地拍了出來,還能拿青年電影展的最佳,以后誰要是說拍電影難,就純粹是胡扯。
片方出于影片賣錢的考量,宣傳這部《黑處有什么》有香港片《蜜桃成熟時》的味道。大約是因為王一淳導演在電影中提到了幾起奸殺案件有關,打上內地蜜桃的標簽,能賣幾個是幾個。我倒是覺得,這部《黑處有什么》更像是女版的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的劇情,加上《城南舊事》的陰郁氣質。
在劇情方面,《黑處有什么》以法警女兒的身份觀看父親工作,幾起奸殺案件串聯,把小姑娘內心的蜜桃躁動說明白了——這種躁動,正是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里邊夏雨飾演的角色的躁動感。當然,后者是男性,而《黑處》是女性。這部電影也就是一個青春的橫切面,把小姑娘自己切明白了,也把法警父親的工作及其周邊切開了。
切開父親的工作,在影片中,較為有社會價值。以往警察做主角出現的電影,大多主旋律正能量的破案題材,叔叔們一心為公。而王一淳的這部《黑處有什么》,父親形象,并非高大上,相反,各處不得志。順帶著,電影橋段中提到,父親的同事把繳獲的贓車給自己女兒騎,當做自家的,而在沒有更多證據的前提下,小混混被當做奸殺疑犯逮捕等等。這些橋段本身,具備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特征。
切開自己的少女之心的各種蜜桃橋段,也有產生味道的地方,但整體略顯乏味。有特點的地方,比如老師課上朗誦雷鋒選段、女主角上臺尷尬發言等等,不知編劇是否想春秋一把。這些,無疑不把青春期的那種躁動與叛逆感覺呈現了出來。
當然,《黑處有什么》旨在一種對青春和父親的回憶,味道還是略顯清淡了。這部電影在基準面上,沒有問題,但是在小情感之外的大情感提升上,總感覺,拔不上去,缺點什么。那么,《黑處有什么》到底缺少些什么呢?
我記得,多年前,我剛入中文系的時候,一個老師兄說,小說這東西,都是從寫自己慢慢發展到寫別人寫時代的。更高深一點說,藝術就是寫自身的“悲劇”和時代的“悲劇”。反觀這部電影,在個人的劇情上,做的很不錯,但是在時代的“悲劇”上,顯然著墨不多,所以在大情懷上拔不起來。
能讓影迷拍手叫絕的電影,往往要有大時代的悲劇與抗爭。比如,《老炮兒》抗爭的是貪官財產轉移咱小老百姓要管的事兒。這個,就有大時代,有可以提升情懷的東西在。創作者和觀影者的這股子氣,會沖到對時代的思考上去。而《黑處有什么》把氣都散在了個人青春的思考上,尤其可怕的,是不知多少人,對河南飛機廠的工人子弟孩子的青春感同身受。
王一淳的這部處女作,更像是一個主婦的家庭小炒,清淡,自我,沒有做出大飯店的時代與大眾口味來。勁兒沒拔起來,過分個人化了。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女性藝術創作的共同特點,反正張愛玲的小說也是很自我的,包括蕭紅,即使想訴說時代,最后,也不過是《呼蘭河傳》那樣的自說自話??赡?,女性藝術家刺入時代的方式,不是凜冽的,而是綿軟悠長的。
《黑處有什么》,多處橋段精彩傳神,反諷形式感非常強烈,這是我向大家推薦該片的重要理由。
更多交流,歡迎添加微信公眾號:馬慶云【xuezhemaqingyun】
1.本站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本站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