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無言是什么意思(父親節:中華10個成語,父親10大恩德)
今天,是父親節,感恩父親的節日。
父親是一座大山,一邊教養兒女,一邊支撐家庭。
他們雖然不善言辭,不茍言笑,但父愛卻深厚無疆。
下面10個成語,蘊含中華父親的10大恩德,謹以獻給天下所有的父親!
1
父愛如山
茅盾說:“父愛如山,母愛如水?!?/span>
和母愛和藹溫柔不同,父愛往往如高山般厚重巍峨。
父親,為家庭,為子女,將生活的荊棘坎坷擋在家門之外。
他任勞任怨,早出晚歸,用肩膀撐起一切,用雙手賺取幸福。
他教導我們端正做人,引導我們勇于認錯,讓我們少走彎路,成人成才。
父親之于子女,就是最安心的避風港,最明亮的指路燈。
2
父母恩勤
《詩經》有云:“恩斯勤斯,鬻子之閔斯?!?/span>
意思是,即便自己病倒,也會為兒女不辭辛苦。
父親的養育之恩與養家之勞,是子女一輩子也還不完的債。
也許父親平凡普通,但他卻傾盡全力將最好的留給兒女。
寧愿自己吃苦受累,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。
父愛無聲,卻早已付出所有,我們要加倍感恩和回報,對他盡孝,贍養他老。
3
過庭之訓
《論語·季氏》有言:“嘗獨立,鯉趨而過庭?!?/span>
孔子站在庭院中,看見兒子孔鯉小步走過,于是出言教誨。
“過庭之訓”這一成語,便成為后世特指父親對孩子的家訓和教導。
子不教,父之過,父親的教導,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。
犯小錯時,他會訓斥責備;犯大過時,他會動手打罵。
曾經我們怨恨過、質疑過,長大后方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。
有父親的嚴格管束,逼我們優秀,我們才能端正人品,出息出眾。
4
子承父業
《幼學瓊林》有言:“紹箕裘,子承父業?!?/span>
意思是,子女要能夠繼承父輩的基業和精神。
繼承和發揚父輩祖輩的優良傳統,是子孫后代的重大責任。
不僅是繼承家中的事業,更要正家風,傳家訓,不辱沒家聲。
父輩奮斗一生,為子女遺留財產和恩澤,是最寶貴的財富。
身為子女,也要一脈相承,奮勇向前,青出于藍而勝于藍。
5
父慈子孝
《禮記》中說:“何謂人義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義,婦聽,長惠,幼順,君仁,臣忠?!?/span>
父母對子女慈愛,子女對父母孝順,是人倫大義。
但父親,不善表達,不會把對子女的愛掛在嘴邊。
他用嚴厲代替關懷,用嚴肅掩藏父愛,大愛無言,慈愛無聲。
我們要贍養他,尊敬他,為他遮風擋雨,對他和顏悅色,就是最好的孝順。
6
父為子隱
《論語》有云: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?!?/span>
孩子有錯,父親為孩子隱瞞,不是包庇,而是真情流露。
如果可以,父親愿意為孩子的過錯以身代之,也不愿孩子被人非議。
父愛總是毫無保留,付出所有,再公正的人對孩子也有偏愛之心。
為人子女,更要反躬自省,少犯錯,不犯罪,坦坦蕩蕩,清清白白。
不讓父親為難和擔責,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。
7
嚴父慈母
中國向來是:“男主外,女主內?!?/span>
在家大多是由父親扮紅臉,用嚴厲的方法教育兒女。
父親,孩子眼里往往是威嚴、力量、強大的象征。
他們有過害怕、有過怨懟,但從不懷疑父親的用心和愛意。
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,子女才能克服惰性缺點,守住原則底線,自律一生。
8
任勞任怨
《鹽鐵論》中講:“夫食萬人之力者,蒙其憂,任其怨勞?!?/span>
本意是,面對他人誤解,也能任勞任怨坦然面對,只要自己無愧于心。
后世引申為,做事不怕辛苦勞累,做人不怕招人埋怨。
父親就是如此,不辭辛苦,養育我們長大,奉獻自己所有。
即便是面對兒女的不理解,也甘之如飴,從不喊累,從不說悔。
只要子女安好,就是父親心中最大的幸福。
9
含辛茹苦
蘇軾論佛道時說:“無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?!?/span>
追尋佛道真諦,要一路披荊斬棘,忍受千辛萬苦。
世人認為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,多用來表達父母的付出。
父親在外賺錢養家,風里來風里去,兢兢業業,不敢松懈。
父親在家教養兒女,擔家務忙教育,無微不至,一絲不茍。
父親,有著最厚重的愛,是最辛苦的人,哪怕自己受累,也不愿孩子受罪。
10
耳提面命
《詩經》有言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?!?/span>
父親教導孩子,不止是當面直言,還會懇切地揪著耳朵講。
古往今來,全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心,希望孩子好。
他教我們度過年少的懵懂無知,帶我們走出青春的任性叛逆。
長大成人后,也會傳授我們人生經驗,給予嚴厲管束和耐心教導。
父親,用自己言傳身教,讓我們在耳濡目染之下,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儒風君說:
人之行,莫大于孝。
往后,我們要將每一天都當成父親節來孝順關懷。
也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父親:節日快樂,健康常在,幸福常伴!
1.本站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
2.本站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。